宫颈息肉深度 使用阴道镜检查宫颈息肉有什么好处?

手机扫一扫
关注医网官方微信
参加活动,有奖品!
微信号:ewsos1

医网摘要:

宫颈息肉小知识:宫颈息肉真的会影响到女性生养吗?大夫说道,良多宫颈息肉的患者都没有较着的临床表示,只是在妇科查抄时偶尔被发现。那么,宫颈息肉会不会影响女性生养呢?下面就由大夫来给女性伴侣们教学一下。 女性生养吗"width="400"height="300"src="http:///uploadfile//.jpg"/>对于需求生养的女性来讲,得了宫颈息肉后最关心的莫过于它是不是会影响有身和临蓐的问题。宫颈息肉对有身自然会有影响。因为位于宫颈口的息肉,犹如栅栏一样,会阻碍部门精液入宫。精液少了,精子量必定削减,那就会降落受孕率。再说,宫颈息肉的素质是慢性子宫颈炎症。既然是炎症,必将会有许多炎性分泌物。宫颈息肉对于有身会有晦气的影响,位于宫颈口的息肉,会阻碍部门精液进入宫腔,精子量必定削减,就会降落受孕率。宫颈息肉的素质是慢性子宫颈炎症,往往产生许多炎性分泌物。含有年夜量的红、白细胞和致病菌的这些分泌物可...易被忽略,因为1/3以上的患者缺乏明显症状,只是医生检查时才发现,即使有症状大多也轻微,主要是少量点滴出血鲜红色,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,有时被误认为是“回经”少数人的出血量可与月经相似部分患者平时可有黄色白带,多数有异味,或白带中带有血丝;还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,未婚的患者多表现为阴道口有肿物脱出。目前医院使用阴道镜检查宫颈息肉,可用于对阴道炎、宫颈炎小知识:宫颈炎粉碎了宫颈上皮细胞后闪现的一种红色,不是真实的糜烂,患者不消过分耽忧。 妇科大夫介绍,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,分为轻度、中度和重度。 I度(轻度)糜烂面不逾越宫颈面积的1/3 II度(中度)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/3~2/3 III度(重度)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/3以上。 宫颈糜烂多发于育龄期妇女,常见病发群体在35岁到50岁,此刻低龄化现象如此严重,年青女性该当给予足够的正视。...、宫颈糜烂、息肉、肿瘤等妇科疾病的检查和诊断,对于宫颈部癌症与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,早期诊断有相当高的价值。

极小的宫颈息肉常无自觉症状,大多在妇科检查时才被发现。息肉较大的,则容易出现血性白带或接触出血的症状,特别在性生活或排便用力后,可以发生少量出血。这些症状与早期的宫颈癌很相似,应该及早检查及时治疗。

阴道镜检查的优势

阴道镜(colposcope)是一种观察下生殖道内病变的窥镜,这种窥镜已由简单的双目放大镜发展到显微阴道镜、电子阴道镜和计算机化阴道镜。近30年来阴道镜在国内外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,已被公认对提高下生殖道病变诊断的质量,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。妇产科医师认识到单凭肉眼观察,细胞学筛查,有疑问时作活组织检查(活检)已不够全面,由于活检时无病灶定位措施属盲目性,往往影响阳性检出率,若在阴道镜定位下活检则可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。

宫颈息肉是一种长在子宫颈口的瘤样赘生物,似黄豆大小、色红、易出血,可导致白带增多。它是由于宫颈炎的长期刺激,继而使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而引起。在细胞频繁的分裂增殖过程中,很可能出现异常的癌细胞。癌细胞一旦出现,即增生迅速,难以控制,并可向远处转移,导致癌扩散,最后吞噬病人的生命。有鉴于此,宫颈息肉一旦发生,必须马上摘除。由于肉眼难辨早期癌变,故一般在每次摘除息肉后,都必须送病理切片。一旦发生癌变,可立即实施宫颈癌根治术,以挽救病人的生命。从来信中得知你的宫颈息肉时常复发,说明其长势旺盛,较易癌变,则更应送病理检查。希望你积极配合医生 ,做好每一次息肉摘除后的送检工作。

阴道镜检查须在经过专门培训的妇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:

检查方法:KY-1302数码电子阴道镜。阴道镜检查前24小时禁止性生活及妇科检查,宫颈及阴道的急性炎症经治疗后再检查。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妇科医生进行操作。

具体步骤:

检查在非月经期进行,窥阴器暴露宫颈(禁用润滑剂),先肉眼观察宫颈形态、颜色,有无裂伤、糜烂、出血,有无白斑、赘生物及分泌物性质等。用无菌棉球拭净宫颈表面分泌物作初步观察,然后涂以3%醋酸溶液做醋酸白试验,即以3%冰醋酸棉球湿敷宫颈1分钟后,仔细观察磷状上皮、柱状上皮及转化区,特别是转化区的颜色、形态、血管变化,观察血管加用绿色滤光镜片,寻找异常阴道镜图像,最后用复方碘液涂宫颈检查宫颈是否着色,于可疑区用活检钳取组织,若镜下未发现可疑病变部位,则常规在转化区3、6、9、12点作活检。

以上我们介绍了使用阴道镜检查宫颈息肉有什么好处的问题,妇科医院医生提醒患者朋友们,对久治不愈的宫颈炎应提高警惕,定期进行阴道镜检查,一旦出现异常图像时应结合病理活检予以确诊。准确认识异常的阴道镜图像是准确选择活组织检查部位的依据,对镜下诊断和镜下活检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?


本文来源: http://xiaohua.ewsos.com/zgjb/gzsy/20120521/647483.html

责任编辑:liuwei

  • 分享到:

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

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